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多以小儿为主,近年来大年龄组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麻疹在历史上曾经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被认为是“人人必得”。我国自广泛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随着儿童计划免疫长期持久地开展,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实现彻底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引起麻疹的病原微生物是什么?
引起麻疹的病原微生物是麻疹病毒,它的特性是耐低温,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灭活,含有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 2小时,但在低温及干燥条件下有较好的耐受力。
三、麻疹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吸入后即可形成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随眼结膜感染。除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外,麻疹病毒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作为机械携带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四、麻疹病人是不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因此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 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五、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麻疹以小儿多见,尤其是 5岁以下儿童。但我国自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年龄明显后移。麻疹发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极少有第二次感染麻疹的。
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是多久?
麻疹潜伏期 7一21天,多为 9一14天,曾用被动免疫制剂预防,或过去曾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发病者,潜伏期可延长至3一4周。
七、麻疹发病后临床分哪几个阶段?
麻疹病程常表现为3个阶段,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八、前驱期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亦称出疹前期,约 3--5 日。主要表现为发热(38--39℃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相似,经过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接着呈现皮疹,这个时期称为前驱期。
九、出疹期的临床表现如何?
发热3--4日出现皮疹,一般先从耳后、发际部开始,渐渐波及前额、面、颈及躯干、四肢,最后是手掌、足底,自上而下出现稠密的丘疹样的皮疹。发疹一般持续3--4天,有的疹子稠密而融成一片,如果疹子顺利地出齐之后,即开始消退,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十、恢复期临床症状有什么表现?
皮疹发展至高潮后,全身不适及呼吸道症状逐渐减退,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退的顺序与出疹相同,一般在退热后2一3日皮疹全退,有糠麸样脱屑,面部及躯干较多,手足较少,5一8日消失。退疹后附有色素沉着,1一2 周后完全消失。咳嗽消失较退热为晚。
十一、麻疹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典型麻疹诊断较容易,主要依据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在麻疹流行期间,特别在 3周内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者,出现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炎症时,应考虑麻疹的可能;如在口腔查出麻疹粘膜斑,即可确定诊断。出疹后根据皮疹特点,糠麸脱屑、色素沉着斑等也可确诊。对非典型麻疹病例诊断,如分离到麻疹病毒或1个月内未接种麻疹疫苗病例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或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可确诊。
十二、出疹期如果高烧不退,疹子出不来或忽隐忽现成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发呛,可能预示会出现什么现象?
出疹期如果患儿高烧不退,疹子又出不来,或显现一下疹子忽又隐退,咳嗽加重,呼吸发憋,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发呛,这可能并发喉炎。这些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引起重视,加以防治。
十三、麻疹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吗?
麻疹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麻疹病人的12%一15%,占麻疹死亡病例的90%以上。多数发生在出疹期,年龄以 5岁以下,特别是2 岁以下小儿多见。在麻疹出疹期,可由于麻疹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病毒性肺炎,表现轻微气促,肺部出现粗湿罗音,皮疹出齐或进入恢复期,由于抗体产生,以上症状消失。当继发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时,中毒症状加重。如无并发症发生,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十四、麻疹病人为什么会合并眼病?
经调查认为麻疹的发病和维生素A 缺乏有重要关系。给儿童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可减少麻疹的发病率,在患麻疹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 甚至造成失明。治疗时要给补充足量维生素A。
十五、麻疹诊断需与哪些常见疾病鉴别?
1.风疹:风疹病毒所致,前驱期短,发热及上呼吸道炎症轻,发热后1一2日出疹,1一2日内即消失,不脱屑。出疹期有耳后颌淋巴结肿大。并发症少,预后好。
2.幼儿急疹:多系病毒所致。仅见于婴幼儿,以一岁以内多见,原因不明的发热,2一3日热退,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疹,很快恢复正常。
3. 药物疹:有服药史,皮疹发痒,无呼吸道症状及粘膜疹。
4. 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发热后第 2天出疹,皮肤有不甚明显的潮红色,有杨梅舌。
十六、哪些病人、哪些不良因素易发生麻疹并发症?
年幼体弱和营养不良的小儿在卫生环境不良,或护理不当时,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又以呼吸道并发症为多见。
十七、麻疹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关键在于细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单纯麻疹病人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即可。病情较重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伴并发症者治疗相应的并发症。
十八、麻疹患儿应该怎样护理?
良好的护理是保证麻疹患儿康复的重要条件。所以当小儿出了麻疹,首先要做好护理工作,使患儿能安静卧床休息。室内空气要流通,要温暖湿润,注意勿使患儿着凉。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给以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不需忌口。在发疹期间,注意皮肤、黏膜的清洁,经常洗脸,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子和眼睛,以保清洁。
十九、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就诊,早隔离,早治疗。如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 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二十、什么是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在发生麻疹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对有可能暴露的对象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称为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范围原则上根据计划免疫资料、流行病学以及血清学监测数据及发病情况来确定。
二十一、为什么说当易感儿在接触麻疹2日内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的发生?
由于麻疹的潜伏期长,接种麻疹活疫苗后,其能产生抗体的时间可与自然麻疹的潜伏期相接近,因此当易患儿在接触麻疹 2日内应急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的发生,若接触 2日后接种,可能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期,及时组织易感儿接种,可控制该地区麻疹的流行。
二十二、麻疹的免疫程序是什么?
1986年我国颁布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免年龄为 8月龄,7周岁复种一次,目前我省已将麻疹复种年龄调整为18一24月龄(即1岁半到2岁)。
初免年龄确定在 8月龄,是根据绝大多数胎传抗体消失的时间而定的,胎传抗体消失的时间通常在 8一12月龄,此时接种疫苗可避免因胎传抗体会中和接种到人体内的麻疹减毒活病毒,从而降低免疫成功率。
二十三、麻疹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因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接种过程中注意疫苗存放的条件要求,勿使疫苗受阳光直射;开启安瓶和接种消毒时勿使疫苗与酒精接触,注射必须待消毒剂完全干后进行,决不允许注射后用酒精棉签按住针头拨针,以免杀死活疫苗,影响免疫效果。
2.疫苗要冷藏、冷运,贮存温度-20℃,运输温度0—8℃。安瓶启开后30分钟内注射完毕,超过时间,剩余疫苗应废弃。
3. 注射剂量准确,技术规范,达到一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4. 疫苗变色、混浊,有摇不散之沉淀或安瓶有裂纹等均应废弃不用。
5. 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应间隔一个月。
|